在材料老化測試中,紫外線老化試驗箱測試結果異常(如樣品老化程度不均、性能數據偏離標準值等)會直接影響試驗準確性,需從多維度排查原因并解決。 從設備本身來看,核心部件故障是主要誘因。紫外線燈管若使用超期,會出現光譜偏移,導致紫外線輻射強度不足或波長范圍異常,比如 UVA-340 燈管使用超過 500 小時后,340nm 波長輻射強度可能下降 20% 以上,直接影響樣品老化速率。此外,溫度控制系統故障也會引發問題,若溫控傳感器精度失準或加熱管損壞,試驗箱內實際溫度與設定溫度偏差超過 ±2℃,會改變材料老化反應環境,造成測試結果失真。還有樣品架轉動機構故障,若樣品架卡頓無法勻速轉動,會使不同位置樣品受照時間和強度差異較大,出現局部老化過度或不足的情況。
環境因素同樣不可忽視。試驗箱周邊若存在強烈振動,會影響設備內部部件穩定性,比如導致燈管與樣品距離偏移,改變輻射劑量。同時,環境溫濕度波動過大也會干擾試驗,若實驗室溫度驟變超過 5℃/h,或相對濕度超出 40%-60% 的適宜范圍,會間接影響試驗箱內溫濕度控制精度,進而影響樣品老化進程,尤其對濕度敏感的高分子材料,可能出現異常吸濕或干燥,導致性能測試數據異常。


操作環節的不規范也會引發測試結果異常。樣品制備不符合標準,如樣品厚度不均、表面存在油污或劃痕,會使樣品各部位吸收紫外線能量不同,老化程度出現差異。試驗參數設置錯誤同樣關鍵,比如誤將照射周期設為 “16h 照射 + 8h 黑暗" 而非標準要求的 “8h 照射 + 4h 黑暗",會導致總輻射劑量偏差,或未根據樣品類型選擇合適的黑板溫度(如塑料樣品需 63℃,金屬涂層樣品需 50℃),都會改變老化條件。此外,試驗過程中頻繁開啟箱門,會造成箱內溫濕度和輻射強度波動,破壞穩定的試驗環境,影響測試結果。
針對上述原因,可按以下步驟排查:第1步,檢查設備狀態,用紫外線輻射計檢測燈管輻射強度,確認是否在標準范圍內,同時校準溫控系統,確保溫度偏差≤±1℃,檢查樣品架轉動是否順暢;第二步,優化試驗環境,將試驗箱遠離振動源,使用溫濕度記錄儀監控實驗室環境,確保符合試驗要求;第三步,規范操作流程,重新按標準制備樣品,核對試驗參數并確保無誤,試驗期間避免頻繁開門。通過系統排查,可有效解決測試結果異常問題,保障試驗數據的準確性和可靠性。
